Monday, February 26, 2007

掙扎

為何玩具槍那麼受男孩子歡迎,但又不曾見過幼稚園有這方面的提供呢?理由很簡單,基本上每個幼兒工作者在校時多少都會讀過玩具武器跟暴力行為之間所產生的關係。

每逢在班裡看見小朋友拿起「自制」的手槍,我往往會第一時間上前阻止:「還記得上一次的討論嗎?我明白你們在玩一個假裝的遊戲,但是只要有武器存在,班裡面最終都會有小朋友受驚或不開心;我們期望大家合作令班裡面每個小朋友都感到安全和開心。」這句話背後的意思不是要去營造一個非現實的「開心樂園」,而是邀請小朋友去正視自己身處於群體時應擔起的責任。

我們不鼓勵他們壓抑或否定反面情緒的存在,那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反應 。而事實上,學習去先察覺、識別、接受然後管理自己的情緒,是我們無論什麼年紀都要「持續進修」一門學問。若有小朋友發脾氣到了一個近乎難以收拾的地步,我們會去跟他/她說:「我們見到你很生氣,但我們愛你及課室裡面的其他小朋友,所以不能容許你傷害別人或傷害自己。如果有需要,這裡有「泥膠」(playdough)或枕頭可給你敲打發洩。我們都期望你的心情可以盡快平復過來。」

這些年來,跟我接觸過的小朋友都很清楚我在「武器監管」這方面的堅定立場。一直都「相安無事」,直至去年暑假我跟一個好朋友出來玩…他叫恩行,當時五歲。吃過午餐後我跟他說:「恩行,聽聞你最近很懂事,剛才吃飯時又那麼合作,待會我們到超級市場的糖果部去選份小禮物以作獎勵好嗎!」當我倆在超級市場很雀躍地研究那款二合一的「糖果加玩具」最超值之際,竟然被我發現到其中一盒lego(樂高組合玩具)中的公仔手裡拿著一支小手槍…心裡一沈,想了又想…提醒恩行武器給人帶來的不安,然後硬著頭皮的對他說:「所以恩行,我很樂意給你買這糖果架上的任何一件禮物。但是如果你決定要這盒lego的話,我們付錢後便要把盒內的手槍拿出來丟棄。」他聽後有點失望…看見他在糖果架前很懊惱的樣子,我心裡也不好受…反覆的自己跟自己進行一個內部辯論:「tien呀tien...底線劃得清楚是很重要…但恩行又不是那些「惟恐天下不亂」或有暴力傾向的典型孩子,你這樣做會否太執著了一點?但開始了第一次就自然會有第二次…到最後底線只會變得模糊不清甚至可有可無…」唉,如此「我一言,我一語」的也不知過了多久…恩行最終選了一個thomas玩具相機,而我也舒了一口氣…

然而接著幾個星期,感覺恩行好像對我有點兒冷淡…後來再從他爸媽處証實,他原來真的在生我的氣…之後到了一次家庭聚會時,他一見我面便即時表態:「哼,我不要跟miss tien玩!」我上前去跟他解釋:「恩行,其實上一次我也是萬分不願意的…你知道嗎?我很想買那盒lego給你,因為我很喜歡看見你開心;但同時間,我又不能買來送給你,因為我真的很討厭武器…其實當時在糖果架前我心裡面不停的在掙扎…你明白嗎?」他低著頭,繼續玩他的玩具。過了個多小時,他突然抬起頭來,在眾人面前大聲說了一句:「miss tien, 我真的不明白你!」(哈哈,這句話我豈是第一次聽!)我忍住笑,再走過去跟他解釋:「恩行,記得上一次的討論嗎?有武器的地方,就必定有人不開心…我討厭武器,討厭戰爭…」他立刻回應道:「但這是玩具槍,是假的!」想起他是一個習慣每天都看電視新聞的小朋友,便跟他說:「對,你說得是!但有留意早陣子在加拿大滿地可的校園槍擊案嗎?報導說那個殺人兇手童年的時候就已經愛上玩武器了!很多人因此無孤的犧牲,他們的家人朋友都很傷心難過。我心裡真的很討厭武器,你明白我當時的掙扎嗎?」他聽罷定睛的看著我幾秒鐘,好像在想什麼似的;再來個最後總結:「miss tien, 我真的不明白你!」(嘻,五歲的你能明白這麼多已經殊不簡單!其實跟你相處時,我時常都感到很驚訝--究竟這個孩子怎樣可以掌握到如此了得的處理資訊能力呢?!)

自始以後,恩行與我又像往時一樣,有說有笑=) 而我倆也再沒有作過任何「武器談判」了…

儘管如此,我仍在斷斷續續的去反思--下次有需要的時候,該怎樣跟小朋友解釋「掙扎」才好呢…
抑或,「掙扎」本身就不是一個能讓人想得通、解得明的觀念…

<>< <>< <>< <>< <>< <>< <>< <>< <>< <>< <>< <>< <>< <>< 依然記得兩年前那一次,在恩行家跟他玩得興高采烈之際,情不自禁的從後面抱緊他;由衷地感嘆道:「嘩,點解我咁錫你?!」 當年只有四歲的他天真地以為這是一個要作答的問題:「因為你愛我囉!」

嘻,如何可以不愛他=)

Wednesday, February 7, 2007

從遊戲中學習

在幼兒教育第一年的基礎課程讀到,幼兒教育工作者(early childhood educator)的責任是盡力讓孩子在不同層面得到均衡的發展。不同學院有不同分類、比重或排行次序,但大致上可分為社交、體能、智力、創意、情緒、靈性/道德這六項的發展。 (SPICES- Social, Physical, Intellectual, Creativity, Emotional, Spiritual/moral development)

而最常用、效果最顯著的工具--遊戲。

遊戲應用得合宜,影響深遠;如果玩得專業的話,治療的威力更高深莫測。根據幼兒教育界一份權威性期刊 ERIC digest所記載:
Play therapy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n effective therapeutic approach for a variety of children's problem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the following areas:
abuse and neglect
aggression and acting out
attachment difficulties
autism
burn victims
chronic illness
deaf and physically challenged children
dissociation and schizophrenia
emotionally disturbed children
enuresis and encopresis problems
fear and anxiety
grief
hospitalization
learning disabilities
mentally challenged children
reading difficulties
selective mutism
self-concept and self-esteem
social adjustment problems
speech difficulties
traumatization
withdrawn children

那麼,遊戲可以帶來反面影響嗎?絕對可以!最近就在wikipedia(維基百科)學到barbie syndrome(芭比娃娃綜合症)這個新名詞和讀到這位因整容次數最多而入選健力士世界記錄大全的女子…

有聽過這個不折不扣地擁有「非人」身裁的娃娃背後的歷史嗎?這個在玩具界暢銷了近五十年的娃娃前身叫作 bild lilli doll, 德國出品。五零年代首次推出市場時是一個成人玩具,只在酒吧和煙草店有售。之後「有幸」得到美國mattel玩具廠的垂青,經過輕微(頭髮,鞋子及耳環)的改動後,芭比娃娃繼而進軍國際市場。

這個娃娃一直以來都引起不少爭論--有人覺得芭比娃娃每天忙於「購物、游泳、拍拖」的人生觀不切實際和「教壞細路」…有人擔心孩子們整天跟這些「如此完美」的娃娃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後,對自我形象和早熟的性觀念帶來負面的影響…更有人將厭食症和瘦身風氣怪在芭比娃娃的身(裁)上…

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批評說這些罪名全然是太無根據了;她們說:「我/孩子小時候也擁有過芭比娃娃,現在長大後還OK吧!況且,洋娃娃在女孩子的成長個程裡幾乎是不可缺少的玩具!」 對,某程度上我也有同感--芭比娃娃也有在我的童年出現過。但同時間,在「每個人於不同階段會用不同方式尋找和解答「我是誰」這個身份問題」的大前題下,我對芭比娃娃的存在價值和孩子從中得到的「學習」有所保留。

我不會將所有的帳都算在芭比頭上--因平輩壓力和大眾傳媒的渲染力等因素也實在不容忽視--但請不要告訴我: "barbie is just a doll!" (芭比只是一個娃娃!)

****************************************************

好友 (及小學同學) michelle 在讀 arts school 的時候寫過一份關於芭比娃娃的文章。畢業後她投身玩具界,設計了這幾個臉蛋圓圓、肚子漲卜卜的可愛娃娃-- 她們的名字叫 cool kids=)

Saturday, February 3, 2007

長大

離開舒適空間(comfort zone)的過程可以是很漫長的。
用中文打這篇"about this blog"花上的時間足以煲個靚湯,說得準確一點--足以熬一個靚牛/豬/鯊魚骨湯底。

幸好有yahoo字典的「提水」和九方王子的幫忙。軟件更新過後,速度有明顯改善!but there are times when i would just take the easy way out, i'm sure=) tee hee hee!

echoing nicole-- 「我還是害怕長大」 =p